OPTN8600 X 核心网OTN产品
产品概述
OPTN8600 是新一代WDM/OTN光传输系统,一款10G/40G/100G/200G/400G的大容量OTN传输系统,主要应用于骨干线路、城域网、数据中心互联传输,支持大容量OTN调度能力,集成了OADM、电交叉、多业务颗粒调度、10G/40G/100G/200G/400G传送、丰富的管理和保护等功能,可为运营商构建端到端的OTN/WDM骨干传送解决方案,实现大容量调度和超宽带智能传输。
性能特点
产品特点
· OPTN8600(X型):10U;
· OPTN8600(X型):支持10U业务单板灵活混插,支持板卡和引擎热插拔;
· OPTN 8600单槽位最大支持400Gbit/s ;
· 通用业务接入单板,满足运营商、企业客户多种业务混合传送的需求。
系统容量
· 采用电交叉设计,支持OTN、SDH与PKT业务灵活组合,提升板卡与带宽利用效率;
· 单机柜最大支持8路400GE;
· 支持从10 Gbit/s业务升级到40G/100/200/400 bit/s业务,支持48波/96波平滑升级能力,单根光纤最大传输容量可达19.2T/38.4T;
· 实现业务从电层到光层的智能调度,提高网络灵活性;
· 支持OSC光监控和ESC电监控
· 频谱覆盖CE波段@4.8THz。
· OPTN8600单框3.2T交叉容量,实现业务灵活调度;
· 支持10G、100G、200G、400G信号混传;
网管能力
· 软件系统为模块化结构,各模块完成相应的特定功能并协同工作。软件系统可以分成单板软件、网元软件、网管系统三个模块,分别在各功能单板、系统控制与通信板、网管计算机上运行,完成相应的特定功能。
· 软件系统按分层原则设计,每一层完成特定的功能,并向上一层提供接口完成相应的服务。软件总体结构如所示。图中除“网络管理系统”和“单板软件”两个模块外,其他模块都属主机软件。
· 各网元之间物理通道为OSC通道或ESC,通信协议采用IP协议。
· FC协议通常需要在服务器和存储设备之间建立专用的网络。
· 网元与单板之间通过局域网互连、采用IP协议互通。
· 网络管理系统NMS与网元之间通过SNMP接口互连。
· 采用先进的分布式软件架构和可伸缩的模块化架构设计,B/S(Browser/Sever)软件架构,采用多进程、模块化设计,可实现科光智能光传输设备组网和配置的统一管理功能,灵活方便的网管系统部署和升级方式。
· 采用Feature driving的敏捷开发方式,快速迭代的模式高效率的满足客户和市场的需求及时交付。
· 系统架构适应快速的北向和南向接口开发,支持接入到各种OSS/BSS系统以及集成各种管理协议的网元设备。统一综合网管与第三方管理平台之间的接口采用Netconf + XML+ YANG方式;
· WEB客户端模块为用户提供操作终端界面,提供完善的网络管理功能和高效的运营能力包括告警管理、拓扑管理、性能管理、配置管理、网络保护倒换、安全管理、日志管理、报表、数据管理、DCN管理等功能,满足运营的各种功能需求。
· 网管配置保存:除了保存配置外,还可以定期备份配置文件到安全的存储介质中。
· 操作系统:华为欧拉操作系统、银河麒麟操作系统, 支持国产CPU(如海光、飞腾、鲲鹏)。
软件总体结构
网管软件的软件结构
规格参数(OPTN8600(X型))
OPTN8600具有高集成度,单框最多支持22个全槽(支持任意OTN业务板卡),机框支持相邻槽位的板卡业务交叉,主控单元和电源模块单元1+1备份,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。采用分布式背板电交叉设计,支持OTN、SDH与数据业务灵活组合,提升板卡与带宽利用效率;支持复杂组网,支持业务快速部署和集中调度;支持超强FEC纠错,支持上千公里100G/200G/400G无电中继传输。
具体规格如下:
指标 |
OPTN 8600E (X型) |
|
机框尺寸 |
446mm(宽)*463mm(高)*243mm(深) |
|
适配的机柜a |
· ETSI 300/600 · 19英寸机柜 |
|
可插放业务板的最大槽位数 |
1:1模式:16个全槽业务槽位 · 槽位1和槽位19固定插放DC电源单板。 |
|
交叉 |
光层 |
9维ROADM,提供波长级交叉调度功能; |
电层 |
3.2Tbit/s ODUk(K=0/1/2/2e/3/4/Flex交叉颗粒) |
|
最大波数 |
固定间隔:CE波段:48波@100GHz,CE波段:96波@50GHZ |
|
波长范围 |
· DWDM:1528.773 nm ~1566.73 nm (C48 band@100GHZ) · DWDM:1528.773 nm ~1566.73 nm (CE96 Band@50GHZ) · CWDM:1271 nm~1611 nm (常用波长为18波,波长间隔为20nm,O+E+S+C+L Band) |
|
单通道最大速率 |
400Gbit/s (OTUC4) |
|
支持的业务类型 |
SDH业务、POS业务、ATM业务、SONET业务、以太网业务、SAN存储业务、OTN业务、Infiniband业务 |
|
业务速率 |
· SDH业务:STM-1/4/16/64(155.52 Mbit/s、622.08 Mbit/s、2.5 Gbit/s、9.95 Gbit/s) · SONET业务:OC-3/12/48/192(155.52 Mbit/s、622.08 Mbit/s、2.5 Gbit/s、9.95 Gbit/s) · 以太网业务:FE/GE/10G LAN/WAN/40G/100G/200G/400G(100 Mbit/s、1.25 Gbit/s、10.31 Gbit/s、9.95 Gbit/s、41.25 Gbit/s、103.125 Gbit/s、212.5 Gbit/s、425Gbit/s) · SAN业务:FC2G/FC4G/FC8G/FC16G/FC32G(2.125Gbit/s、4.25Gbit/s、8.50Gbit/s、Gbit/s、14.025Gbit/s、28.50Gbit/s) · OTN业务:OTU1/OTU2/OTU2e/OTU3/OTU4/OTUC2(2.67Gbit/s、10.71Gbit/s、11.10Gbit/s、43.02Gbit/s、111.81Gbit/s、200 Gbit/s、400 Gbit/s) · Infiniband业务:SDR/DDR/QDR/FDR/EDR/HDR/NDR(8Gbit/s、16Gbit/s、32Gbit/s、56Gbit/s、111.81Gbit/s、200 Gbit/s、400 Gbit/s) |
|
支持的可插拔光模块 |
SFP、SFP+、QSFP+、QSFP28、CFP、DWDM 4x25G CFP、CFP2 DCO、QSFP-DD |
|
业务接口线速转发 |
全线速转发,0丢包保障 |
|
时延 |
波分复用每百公里传输延时不高于4ms |
|
网络拓扑 |
点到点、链形、星形、环形 |
|
冗余和保护 |
网络级保护 |
光通道波长1+1保护、光通道路由1+1保护、光线路1+1保护、光复用段1+1保护、客户侧1+1保护、板内1+1保护、ODUk SNCP保护、ODUk环网保护且保护倒换时间在30ms以内 |
设备级保护 |
电源冗余、风扇冗余、交叉主控单元冗余 |
|
色散补偿方案 |
传统光模块 |
传输距离:需按段部署DCM |
相干光模块 |
800km内无需加DCM模块,只需要加光放大器 |
|
故障定位 |
OTDR光纤在线监测功能,用于定位光纤故障,OTDR可实现180km光纤的监控,支持时延地图功能,能实时对链路时延监测。 OTDR单板检测线路光纤,再对检测结果进行数据分析来识别的。 |
|
高可靠性系统架构 |
主控交叉单元和电源模块单元、风扇模块单元1+1备份,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。 |
|
安全加密 |
支持的线路侧接口支持L1层的数据加密,采用ASE-256算法,对OTN帧中的Payload(即OPUk)进行加密,可提供高效、低延迟的安全传送解决方案。 |
|
高性能FEC纠错技术 |
采用高性能FEC纠错技术,分为软判决和硬判决两种方式,适配骨干网络不同的传输距离场景 |
|
ADC+DSP处理技术 |
采用ADC+DSP处理,在电域实现CD和PMD补偿,极大提升色散容限和PMD容限,加强光纤适配性,减少业务规划实施难度。 |
|
光功率管理 |
对线路光功率的自动检测,通过光放大板卡的增益控制和内置VOA的配合,实现线路光功率自动调整,从而降低维护的难度和复杂性。 提供两种线路功率自动调整模式:固定增益模式、固定功率输出模式。用户可根据应用需求进行两种方式的组合配置,实现单站、单跨距、线路全方位的自动功率调整。 |
|
统一管理 |
NMS基于B/S架构,采用多进程、模块化设计,可实现科光智能光传输设备组网和配置的统一管理功能。 |
|
高集成度单机框 |
单机框能够实现业务接入、业务交叉调度、合分波、光放大、时钟时间处理和传送等功能 |
|
功能指标 |
2200(W) |
|
电源 |
· 直流电源: 输入范围:-72V DC~–40V DC(-48V DC/-60V DC) PDU电源模块:PDU双路交流220V转直流-48V,带监控 · 交流电源: 输入范围:100V AC~240V AC(220V AC/110V AC)47~63Hz; |
|
设备运行环境b |
· 环境温度: 短期运行:-5℃~+45℃ 长期运行:0℃~+40℃ · 相对湿度(35℃): 短期运行:5%~95%,无冷凝 长期运行:10%~90%,无冷凝 |
|
平均故障修复时间(MTTR) |
1小时c 说明: MTTR和设备的具体配置相关,包括:现场故障定位、单板更换、设备重启和业务恢复的平均时间,不包含在途时间。 |
|
平均故障间隔时间(MTBF) |
140127小时c |
|
可用度 |
0.999992863c |
|
注: a:ETSI/19inch标准只定义了机柜的一部分尺寸, 因此各个机柜厂家的机柜立柱到门板的距离不同,不同机框对机柜尺寸的细节要求,需参考机框详细介绍。 b:短期运行条件是指连续不超过96小时和每年累计不超过15天。 c:以上参数根据产品典型配置计算得出。实际使用中根据具体配置模块的不同,对应的参数会稍有差异。 |